这段时间,全国疫情出现大规模爆发,而且有点严重。
一时之间,疫情再次卷土重来。然后各地纷纷发现疫情,近期疫情呈现以下特点:一是新增感染者数量持续增加。
自11月1日以来,全国已累计报告25.3万例感染者,近一周平均每天报告2.22万例,较上一周增长了一倍。
二是疫情波及范围广、传播链复杂。多数省份疫情持续发生,多个省份的疫情传播范围广、传播链条多,有的省份面临三年来最严峻复杂的局面。
三是人口密集城市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。
像广州、重庆,由于人口规模大、人员流动性强、高校等重点场所集中、人员聚集性活动多,加剧了疫情传播扩散的风险和防控难度。
疫情到底何时结束?这是我们所有人都很关心的问题。
我们该怎么办
面对这波疫情的严峻,就连张文宏也坐不住了。
张文宏:
最终走出疫情看的是科技打了疫苗的恭喜了!
虽然最近,疫情有点严重。但幸好目前为止我国新冠肺炎重症率和病亡率保持在较低水平!
我们不仅有人类健康共同体,我们还有科学共同体。
我们的(生物医药)产品不仅是为中国人制造的,也是为世界大众。
中国的创新目标不光是为了中国的病人,不光为了解决新冠疫苗等挑战,我们是为了全人类能够走出疫情,“在这些方面,我觉得我们国家还是做了相当大的贡献。”
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14日下午在上海开幕。
在圆桌讨论中,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主持话题讨论。
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华良,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院长董晨。
张文宏在主持话题讨论时说,很多人对未来中国走出疫情有更多的期待,“我们内心非常清楚,最终走出疫情看的肯定是科技,但现在生物医药所做的这些贡献是不是已经提供了充足的支撑?我们相信中国是有能力来支撑我们整个抗疫,走出疫情。”
我们和病毒的争斗将会长久地持续下去,但是防控的节奏不能乱,大家对于下阶段防控的信心不能丢失。
消除恐惧是我们必须走出的第一步,病毒的毒力已明显降低了。免疫功能正常,打过疫苗的,无论是何种疫苗,只要是加强过的基本上都没事。
消除恐惧是我们必须走出的第一步。
病毒减弱,重症率下降
新冠病毒逐渐进入稳定期,如果这样的变异稳定下来,这对防控最大的利好,同时对我们疫苗,抗体药物的开发等,都将是好消息。
但是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,本身属于容易发生变异的病毒,从病毒学来说,也有无数可能。
老年人危害大
同时公布的还有各个年龄段的死亡占比,其中儿童和中青年死亡及ICU极少数。也就是对老年人的危害大。不可否认,人类造成的损害也在逐渐降低,疫苗的普遍接种激发的抗体保护,病毒变异后毒力的变化,以及相关抗新冠药物的应用,都大大减少了目前新冠感染的重症率和死亡率。
不打疫苗不一定有事,
因为病毒已经变得相对比较弱了。
但是有事的绝大多数都是没有打过疫苗的。
如何结束疫情威胁?
全球386名专家
给出解决疫情的具体方法
由于病毒已经变得很温和,
在实现了广泛接种和自然感染率的国家,
新冠病毒现在可能甚至没有流感那么致命。
对于未来抗疫,我们应该有很清晰的思路,
而不是整天在争论是清零还是共存。
国家明确表示,现在不能“躺平”,
必须动态清零,把疫情控制住。
“凡是持久的,必是温和的与可持续的。
我们要借助此次一定会到来的社会面清零
所带来的难得的机遇期与窗口期,准备好更为完备、智慧、可持续的应对策略。”
在文章的最后,我们仍然充满信心地认为
春天必将到来!